2002年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貨代諮詢洽談研討會」簡報



每年一度由中國、香港、澳門、台灣四地輪流舉行的「貨代諮詢洽談研討會」於十一月中旬,在北京舉辦。 包括海、陸、空、倉儲、貨運物流業界牛耳的代表們均聚首一堂,共同分享全球運籌發展之規劃與經驗。


中國加入世貿後,貨代市場的發展潛力不容置疑,隨著貨代市場的逐步開放,國外貨代將紛紛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。 在這種情況下,中、港、澳、台的企業如何抓住機遇,整合好內外的資源及網絡,達到增強競爭力及雙贏、多贏的局面,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。


在三天的研討會中,近400名與會代表,探討各地的營商環境。 台北航空貨運承攬公會認為,中、港、台、澳的貨代企業應通過各地貨代協會建立一個聯合機制。 中國的貨代企業可先通過合併,互為代理等多種方式進行整合,然後再與台、港、澳的貨代企業合作。 較早前由上海貨代協會牽頭,由十家公司組成的貨運聯盟就是對整合很好的嘗試。 相信積極的嘗試可有效擴展網絡,降低運作成本,減低中國入世後貨代開放所帶來的競爭危機,從而達到共同繁榮大中華的目的。


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委員(中國貿易小組主席)李恩霖先生,也針對香港的貨運物流發展提出最新的專案報道,使業界獲悉本地最新的資訊。 香港的貨代特別注意與珠江三角洲的貨運合作,內地貨運量的持續上升給香港的貨代和物流供應商帶來發展機遇。 應進一步利用香港機場的樞紐地位,推行增值服務。 同時加強與內地的合作,提高過關效率。 另外也匯報香港物流發展局,將建立「信息共享電子平台」(DTTN)。屆時,將大大提升香港貨代物流業的整體效率,特別是對中小型貨代企業更為有利。


會議期間,大會還安排國際貨運代理聯合會(FAPAA)主席ALDO DA ROS先生演講。 他表示,隨著貨代服務範圍的進一步擴大,如管理倉儲,提供包裝、運輸服務,甚至延伸到整個供應鏈程序管理等等,現今的貨代角色已產生巨變。 他更表示,通過觀察他發現中國的貨代企業目前的資訊流通應用水平較低。 相比而言,港、台的貨代企業信息化程度較高,並能與業務運作有效地結合起來。 在新世紀中,貨代要完美地完成貨主的委託,他認為關鍵是把現實的貨物運輸與虛擬的數字世界結合起來,這樣才能有效地掌握供應鏈管理。


另外也有多位資深的講者,如:
  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教授專題演講 「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貨運代理的影響及對策」
  • 外經貿部國際經貿研究院邢厚媛女士專題演講 「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運輸業的影響」
  •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先生專題演講 「中國物流業的對外開放與對策研究」 以及
  • 中國交通部水運司國際航運外副處長熊偉先生專題演講 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》及其實施情況」
    在專題發表之後,大會更安排分四組討論,大會更邀請協會主席莫志明先生主講「貨代企業如何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」,讓各與會人士能多方面探討貨運物流業界最切身且關心之課題,因此相當多人士參予討論及期待更多經驗技術轉移。


    在兩天半的交流研討中,大會能給予中、港、台、澳的與會者提供一個互動、整合資源、集思廣益的機會,推動了各地企業的有效合作,以共同促進大中華物流圈的發展。 會中決議下次會議於明年十一月由HAFFA主辦,在香港召開。



   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六日


    Photographs for the Conference


    Back to Reference Site